【医学小常识】七问七答 | 揭秘“双相情感障碍”
简介:中西医结合诊治神经系统各类疾病,如失眠、头痛、眩晕、焦虑、抑郁、更年期综合征等常见病,及中风、痴呆、帕金森、运动神经元病等慢性疑难性病症。
一、情绪波动就是双相情感障碍吗?
误区:
很多人认为“双相”就是简单的情绪波动,情绪在两个方向来回拉扯,情绪不稳定的人就会患有这种疾病。
情绪波动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一个特征,但它并不完全等于该病。双相情感障碍强调情绪状态在不同时期表现出的两个极端——躁狂和抑郁,躁狂/轻躁狂相情绪极度高涨(每次发作至少持续4天~1周),抑郁相情绪极度低落(每次发作至少持续2周),且这种变化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躁狂期不仅仅是过度兴奋,还可能伴随着冲动行为、判断力下降、失眠等,抑郁期则常常带来极度的无助、疲倦、失去兴趣等症状。
二、双相情感障碍会遗传吗?
误区:
许多人担心双相情感障碍是遗传病,认为父母有这种病,孩子也一定会得。觉得遗传决定了一切,而忽视生活压力、心理创伤等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双相情感障碍确实有遗传倾向。如果父母等直系亲属患有此病,个体患病的风险相对较高。但遗传并非唯一的决定因素,环境因素(如生活压力、心理创伤等)也会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虽然遗传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并不是所有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家属都会患病。
三、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一定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吗?
误区:
很多人认为得了双相情感障碍,就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了。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手段进行有效控制的疾病。虽然双相情感障碍在躁狂发作期或抑郁发作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但在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很多患者都能够维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持续的治疗管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结合可以帮助患者更快稳定情绪、控制症状,恢复正常生活。
四、双相情感障碍可以只吃中药治疗吗?
误区:
很多人担心西药的副作用,认为中药可以完全替代西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
尽管中医中药在调节情绪、改善睡眠方面有一定疗效,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西药引起的副作用。但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由大脑的神经递质失衡引起的疾病,主要治疗方法仍应以西药为主。常用的西药包括情绪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等。中医治疗可以作为双相情感障碍辅助治疗的一部分,与西药治疗、心理治疗等其他手段联合使用,但不能完全替代常规西药治疗。重要的是,任何治疗方案都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使用中药或替代疗法,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五、如果情绪好转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可以停药吗?
误区:
一些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情绪稳定后,认为自己已然康复,便不再需要药物治疗,而自行停药。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精神障碍,情绪好转并不意味着病理机制已完全消除。因此,患者在情绪好转时仍然需要持续服药,以防止复发。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和治疗反应,针对性调整药物剂量。即使在情绪稳定期或无症状情况下,维持治疗仍是预防复发的关键步骤。
六、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有什么区别?
误区:
有些人将双相情感障碍与抑郁症混为一谈,认为它们其实是同一种病。
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都可能表现为情绪低落,很多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发病初期的症状可能以情绪低落为主,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但两者本质上是不同的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的显著特点是情绪的波动性和周期性,表现为周期性的躁狂/轻躁狂和抑郁,而抑郁症仅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减退等症状。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主要依靠情绪稳定剂(如锂盐、丙戊酸盐)、抗精神病药物(如阿立哌唑等),而抑郁症的治疗则以抗抑郁药为主。虽然部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抑郁期也可以考虑使用抗抑郁药,但需警惕转躁风险。
七、如果被诊断了抑郁症,还会患上双相情感障碍吗?
误区:
一些人认为被诊断为抑郁症后肯定不会得双相情感障碍了。
根据DSM-5和ICD-11标准,抑郁症的诊断需满足抑郁症状持续至少2周,对社会功能造成显著损害,且未出现躁狂或轻躁狂症状。但在病程发展中,部分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躁狂或轻躁狂表现(如情绪高涨、话多、精力充沛、冲动行为等),从而诊断更改为双相情感障碍。这种情况在有家族史、年轻发病或非典型抑郁症状(如嗜睡、暴饮暴食等)的人群中更为常见。定期随访和动态评估情绪变化是确保准确诊断和治疗的关键。
上一篇: 【医学小常识】翠绿的腊八蒜,吃法大揭秘
下一篇: 【医学小常识】胃食管反流,试试中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