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至,顾护真阳尤为重要
“初伏启新节,隆暑方赫羲。”自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便进入了三伏中头伏第一天,按中国的历法和节气来说,此时才真正进入夏暑。在初伏的十天,外界气温高、湿度大、白昼时间长,人体气血更多的向体表浮露,机体内部开始处于空虚状态,因此顾护真阳尤为重要。
一、初伏养生,注意祛寒扶阳
伏天阳气旺盛,暑气逼人,《黄帝内经》云“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此时汗液增多,阳气耗损,加之人们贪凉饮冷,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人体寒气大量增加,阳气进一步损耗,以至于加重“阳盛于外而虚于内”,人体阴阳失衡。因此,在初伏天应牢记祛寒扶阳的原则,我国一些地区民谚“六月的羊肉赛人参”,传袭有“伏阳(羊)节”的习俗,正是认识到伏天吃羊肉可以起到以热制热,以热逼寒,发汗排毒,清洗肠胃、消暑去湿的作用。另外,生姜也是夏季扶阳的好食材,生姜性辛温,有温中散寒,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的功效。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季常吃姜,可以很好的培补阳气。
二、初伏养生,宜健脾祛湿
俗话说“进入小暑,上蒸下煮”。初伏紧接小暑,此时暑湿交争,暑湿内蕴,机体易出现胸膈满闷、饮食无味、口中黏腻、头昏脑胀、肢体困重等症状,健脾祛湿成为中医养生治疗的原则。我们都知道冬天泡脚有祛寒保暖的作用,其实在最热又潮湿的三伏天里,在睡前1小时,用热水泡脚20分钟,使身体微微汗出,可以很好的刺激足部的六条经络,起到健脾祛湿,通经利水,缓解疲劳的作用。除此而外,冬病夏治的理念下三伏灸、三伏贴也是中医外治法的精华。
三、初伏养生,宜静养心神
《周易》认为:“夏属火,对应五脏之心”。炎炎夏日,易汗出,“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易损伤心气,心气不足则会导致情志的变化。所以,在初伏时期,应降低运动强度,注意运动时间,减少汗出;并且增加午休时间,补充人体阳气,恢复精力。另外,伏天炎热,更加容易上火,此时应格外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静养心神,正如俗话所说的“心静自然凉”,身心愉悦、心情畅达有助于轻松度夏。
四、中医穴位养生
经络腧穴是中医养生治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平时坚持拍打、按摩或者艾灸特定的穴位,便能起到健脾化湿、和中益气,通经活络的作用。
1、足三里穴
定位: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位置。
初伏至,顾护真阳尤为重要
功效:生发胃气、健脾化湿,俗话说“常拍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处,作点按活动,一按一松,每分钟按压15~20次,每天按压约5~10分钟。按摩时,有酸胀、发热的感觉为宜。该穴位也可以适度拍打,效果更佳。
2、脾俞穴
定位:脾俞穴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肚脐对应的是第二腰椎,再向上摸三个椎体,下面旁开两指处即是。
初伏至,顾护真阳尤为重要
功效:健脾和胃、利湿升清。
按摩方法:用两手拇指指腹放置在脾俞穴上,逐渐用力下压,按而揉之,使该处产生酸、麻、胀、重的感觉;再用擦法,即来回摩擦穴位,使局部有热感向内部深透,以皮肤潮红为度。如此反复操作5~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医师介绍】
医师简介:中西医结合诊治宫颈病变、月经不调、卵巢早衰、妇科炎症、妇科血症、痛经、闭经、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等各类妇科疾病。
出诊时间:周一、周四全天,周三上午
出诊地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西院区(丰台区陈庄大街1号)门诊三楼妇科
易莎,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西院区妇科 住院医师
医师简介:中西医结合诊治月经不调、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妇科炎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各类妇科常见疾病。
出诊时间:周二、周五全天,周三下午,周六上午
出诊地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西院区(丰台区陈庄大街1号)门诊三楼妇科
上一篇: 【世界过敏日】夏季皮肤过敏知多少
下一篇: 【医学小常识】经常憋尿,伤身又伤肾